科学与产品管线
科学与产品管线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其严重进展状态,主要特征为肝脏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症,伴或不伴有纤维化。NASH可导致慢性肝脏炎症和肝细胞损伤,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肝癌。 

NAFLD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已达到20~40%,在亚洲国家为12~30%。 NAFLD病人中约有10~20%被诊断为 NASH,而在世界范围内NASH的患病率为3-5%,且上升趋势明显。预测到2025年,NASH将取代丙肝成为需要肝移植的主要疾病。NASH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目前仍然无有效治疗药物上市,临床上急需治疗NASH的药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理表现为免疫介导的非化脓性小胆管炎症及破坏、胆管增生和界面炎,进而导致胆汁流形成障碍,出现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与生化异常,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

 PBC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的种族和民族,多见于中老年女性。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美国PBC患病率从21.7/10万增至39.2/10万。2010年广州学者报道,健康体检人群中PBC的患病率为49.2/10万,其中4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为155.8/10万,且文献报道国内PBC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500万的重症病例,29~65万病例死亡。据WHO公布的资料显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蔓延了全球114个国家,被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达上亿人,全球因甲型流感导致的死亡病例约为1.36万人。中国是流感的多发国家,每年流感发病数估计可达上千万人。

 目前,临床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主要为以奥司他韦为主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而甲型流感病毒对以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为主M2 的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不建议使用。近年来,多个国家或地区报道了H1N1、H3N2、H5N1和H7N9 等流感病毒均对奥司他韦产生了耐药性突变。近5年来,我国奥司他韦的销售量年均增长50%以上,滥用现象日益严峻,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耐药的问题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因此,研发新型作用机制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潜在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就尤为迫切。

禽流感
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9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根据2015年报道的该病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的系统评价分析,世界各地特发性肺纤维化年发病率有差异,但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保守估计欧洲和南美年发病率约为(3-9)/10万。IPF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2018年5月11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被收录其中。 

目前IPF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在治疗药物方面,FDA仅批准尼达尼布(Nintedanib)和吡非尼酮(Pirfenidone)两种新的口服药物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临床上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基于目前这种IPF的治疗现状,国内仍急需开发新的药物,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